大美开封 风雅汴梁:宋代建筑技术高超

宋代建筑兴国寺塔。

宋代建筑铁塔。

宋代风格建筑开封府。

宋代建筑繁塔。记者 李克君 摄

随着宋代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宋代建筑技术达到较高水平。宋代建筑方式日渐系统化、模块化,建筑物渐渐出现自由多变的组合,显示出成熟的风格并拥有更专业的外形。同时,宋代建筑还具有领先世界水平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控制系统。当时的官方为了管理好建筑行业,十分重视建筑业标准化,于是中国产生了建筑历史上的第一套建筑设计技术标准和建筑施工定额标准,这就是李诫编写成的《营造法式》。《营造法式》记载了一套科学、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的模数制度,显示了宋代领先于世界的力学成就。除了木结构建筑,宋代在砖结构建筑、桥梁建造以及建材加工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木结构建筑是我国古代的代表性建筑。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到了宋朝,木结构建筑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且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完整的体系。所谓木结构建筑,就是以木材构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作为整个建筑承重结构主体的建筑。墙壁只起到围护作用而不承担荷载。在宋代,木结构建筑在设计技术上产生了两种趋势,即在形式上讲求轻巧和变化,在技术上,朝着标准定型的方向发展。据《营造法式》记载,宋代木结构建筑中的木构架分为3种大的类型:殿堂式、厅堂式和柱梁式。在殿堂式大型建筑中,一般为进深八椽或十椽,整体构架由柱、斗拱层和梁架组成,主要特点是殿身的内外柱高差不相等,施工时可以按水平层安装或拆卸。这种构造方式,全部结构分为柱额、铺作、屋顶三个整体构造层,然后从下向上逐层安装就能建成房屋。造楼房时,只需增加柱额和铺作层。应用这种结构的房屋,平面均呈现长方形,在现存实物中,兴隆寺摩尼殿、晋祠圣母殿都是此种类型结构。厅堂式和殿堂式不同,二者最大的区别是:“屋内柱皆随举势定其长短。”即内柱比檐柱高出一步架或者两步架。檐头的乳或扎牵后尾插入柱内,故施工中不能完全按水平层安装或拆卸。据《营造法式》记载,这种式样多用于中型建筑。柱梁式多为廊屋及一般住宅、店铺等小型建筑的木架构,主要特点是不使用斗拱,柱上承梁檩,相当于清代的“小式”建筑。清明上河图中所绘的许多建筑都属于这种样式。

在宋代,木结构建筑技术更加完善,加工更加精细,与隋唐时期相比,柱框刚度增强且出现了拼合构建,节省了木材,同时在大木构件上的艺术更加精细,对后世建筑产生了很大影响,如广州的光孝寺等。

宋代的高层砖结构建筑是砖塔,有些塔高达60米至80米,表现出砖塔良好的结构性能,代表了砖结构建筑技术的重大成就。宋塔由方形改成八角形或六角形,增加了平面的稳定性。外观以楼阁式为主,第一层塔身比各层高,各转角处使用倚柱,每层每面为一间,每面中间建窗户,斗拱比较简单。在各层普遍砌出平座、栏杆。塔身基本上都是用砖雕出木结构的形象,是宋塔的明显特征。据记载,宋塔砖尺寸一般长33厘米,宽16厘米,厚6.4厘米。宋代塔砖内部结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底层辟塔室,上部各层做成空心式;一种是各层都辟塔室,外壁、梯道、楼层三者结合在一起,全部改用砖砌,这样就改变了空心式木楼层的结构,是构造技术上的一大进步。

宋代以前的塔砖,由于采用厚壁空心式木楼板,上下13层,中间没有横向拉力,塔壁极易开裂或倒塌。宋代对一部分塔砖进行了改革,在空心之间增加横向结构,使塔砖更加坚固。宋代砌塔使用黄土胶泥,个别建筑开始使用白灰做胶泥,塔高可达80多米,实现了又一个进步。

宋塔中,著名的有开封国寺塔,俗称“铁塔”。位于开封城内东北角,以精湛绝妙的建筑艺术和宏伟秀丽的修长身姿驰名中外,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塔”。

“铁塔”的前身是一座木塔,八角十三层,高三百六十尺,为供奉佛舍利而建。负责建造这座木塔的是北宋优秀的建筑大师喻皓。据记载:“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由此可见,喻浩建塔时设计精密,别具匠心。这座华丽绝伦的高大佛塔仅存世五十六年,于庆历四年不幸被雷火焚毁。皇元年仁宗下诏重建开宝寺塔,重建时塔址从福胜院移到上方院内,塔名仍称“灵感塔”,亦称“上方寺塔”,又因塔的外表全部以褐色琉璃砖瓦镶嵌,远看近似铁色,故俗称“铁塔”。塔的外部采用经过精密设计的二十八种标准砖型加工合成,这种预制构件为建筑材料的标准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整个塔身由下而上逐层递减,形成自然收分,呈现出秀丽舒畅的轮廓。支撑铁塔的力量核心是粗壮的塔心柱。各种不同用途的外壁砖瓦构件通过蹬道与塔心柱紧密衔接,成为一体,形成了强有力的抗震体系。此外,铁塔外壁镶嵌的花纹砖50余种,有飞天、降龙、麒麟、狮子、伎乐、花卉和佛像等图案。这些图案精美、生动,富于变化,是研究宋代雕刻、塑造艺术的珍贵资料。此外,位于开封南郊的繁塔历史悠久,其六角形的建筑和多样的佛像砖雕国内罕见,多年来一直受考古学者和历史学家关注。

宋代是中国古代桥梁发展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桥梁长度空前,而且桥梁品种多样,造桥技术日臻完善。在宋代,由于经济发达,江河湖泊繁多,桥梁建筑技术呈现出高超的水平,出现了中外闻名的汴梁虹桥、州桥、万安桥、五里桥、中津桥、绍兴八字桥等。

同时,宋代造桥数量多,就结构类型来看,有虹桥和拱桥两大类。就建造材料而言有竹、木、石桥等。拱桥的形状有圆形拱、折边拱、敞肩拱等多种。此外还有浮桥、索桥等少量特殊类型的桥。

说起宋代桥梁,不得不重点说说享盛名于开封的虹桥。虹桥作为单拱桥的一种类型,也有木构虹桥和石制虹桥之分。木构虹桥是一种无柱的拱桥。据记载,这种独特的木拱桥始建于宋代青州。

《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当时京城东水门外汴河上的此种结构的木拱桥。它是用木头纵横叠架而成的拱结构,故又称叠梁拱。该桥的主拱结构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创造,主拱骨主要由纵骨与横骨组成。拱身的主拱横向共二十或二十一道拱骨,每道拱骨为一根大圆木,上下两面均经锯锛而成。横骨上下两面也经锯锛加工,使得纵横主构件之间能够平面接触,有利于加强结构的稳固性。在节点处,木拱骨纵向之间采用平接,再用绳子将上、下拱骨分别与横梁捆扎在一起。有关资料表明,节点处使用了类似“铁马”的铁件,将上、下拱骨与横梁连接成整体。虹桥的木拱结构技术,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拱结构,甚至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都有借鉴价值。

宋代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享有很高的盛誉。拱桥是在墩台之间以拱形构件承重,拱形构件十分耐压。拱桥建造技术在宋代有了较大发展,较为著名的有重建于南宋绍定五年的宝带桥,湖南江永县的步瀛桥和秦淮河支流二干河上的长乐桥等。

宋代高超的建筑技术对后世影响深远。据记载,贯穿南北宋的金在灭辽和北宋之后也尊“汉法”,在建筑上,所用工匠多为汉人,其建筑形式明显受宋代影响。元代在宫殿布局、街市设置等方面表现出了宋代的特点。

可见,宋代建筑处于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阶段,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其建筑艺术和技术在海内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Next Post

木瓦及凉亭木屋屋面专用防腐木瓦片

周二 3 月 10 , 2015
防腐木瓦 木瓦是指房屋建筑,凉亭,廊架覆盖屋面的木板,叫木瓦。 木屋村定做个红雪松鱼鳞木瓦,外墙装饰 […]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