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格梅曾这样说过,“人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
然而,对于中国大多数城市而言,相似的城市面孔,已经模糊了历史与文化对于城市个性的塑造。
原生态的村落消失,传统文明的村镇失落……曾经大拆大建的传统城镇化游戏规则,摧毁了中国传统文脉与建筑话语体系。而现在,已经到了规则重建的时刻。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该如何避免“去历史、去文化”现象?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新型城镇化,又该如何避免千城一面的尴尬与悲剧?
一种声音是,“新型城镇化应当根据城镇自身特质,因地制宜”。为此,我们圈出靖港,阅读乔口,也深析热水。
“归根结底,城镇是为人而生,如何避免千城一面?关键在于不同的城镇特性。它包括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空间形态、软性的生活方式等多方面。”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魏春雨说。
于新型城镇化而言,这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追寻,城市建筑的生长,更是一种城镇体系语言的重构与创新。
靖港寻求内生的文化基因
没有文化的建筑,没有灵魂。城市亦然。
“望城小城镇发展最明显的优势是临江近城,最独特的资源是历史文化,最可行的方式是城镇建设与旅游发展相结合。”望城区委书记谭小平说。
河水穿过小镇缓缓流淌,蜿蜒的小河边柳枝垂岸,水上停泊着几艘乌篷船,沿江是青瓦乌木的低矮民房,街道铺着麻石板,街道旁酒旗斜挑,随风飘扬,街上人流如织,古戏台上声情并茂地演出着花鼓戏……这是2013年的靖港,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的模样。
时光倒回去159年,在1854年春天的水镇靖港,一个名叫曾国藩的人,被太平军西征军大败,两度投水自杀,皆被救起。多年后贵为台阁重臣的曾国藩,还常常念叨起靖港这个让他屡败屡战、恨爱交织的地方。
时光再往前倒回,1733年,一座名叫宏泰坊的青楼,在靖港古镇开张。200多年后,这处濒临倒塌、见证昔日繁华的三进砖木老房,被修缮一新。历史记忆被复原。
同样被修复的,还有那些古色古香的民居。木质门窗黝黑,屋檐斑驳。民居后是古河道,水道早已被疏通,推窗可见河水。
靖港镇副镇长鲁进,此前曾任靖港古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据他介绍,镇上原有民居1008栋,其中木结构建筑占所有建筑三分之一以上,为典型的明清江南水乡风格建筑群落,极具观赏价值与历史研究价值。“市区两级财政先期投入5000万元,请了对当地情况很熟悉的建筑设计团队,在靖港正式启动古镇保护性开发。”
事实上,在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这个大课题中,地方政府有着相当大的话语权。在启动古镇保护性开发之初,区镇的领导班子就开始四处考察,周庄、洪江、凤凰……取经的同时,也提出问题,寻求破解。
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而言,文化寻根,显然是避免城镇同质化最容易的切口。
曾留学海外的湖南本土建筑师杨建觉,是靖港古镇的总设计师。2003年,杨建觉带领工作团队为古镇做规划,设想的风格就是复原古镇旧貌。“20多个人的团队,到处找老居民聊天,想搞清楚以前这个镇子是什么样的。”他说,“在做靖港古镇的时候,我们做得最多的一样事情,其实就是‘什么都不做’,修旧如旧,道法自然。”
修复之后的靖港古镇的建筑语言,基本上都可以在江南民居里找到出处:“靖港当年有‘小汉口’之称,来来往往的人多,我们在做门楼、广场、戏台等等这些单体建筑的时候,运用了周边50公里范围内的街巷语言,猫拱背、马头墙、木门、木窗、粉墙、青瓦、青灰砖墙……你甚至还能找出岳麓书院的建筑语言,太平街的建筑语言,但是这些建筑语言放在靖港古镇上并不显得突兀。”
对靖港古镇上的老房子修旧如旧,其中相当一部分得到保存,原有的街巷格局得以原貌保存,空间框架划分为“三街十片八点”,以三条特色街道串联起十片传统居住片区和八个空间节点。
对于古镇整体开发的成败,一时之间或许还难有定论,但至少得到了市场的认可:2009年9月25日,靖港重建开街,一举成功。当年国庆长假,55万人到此一游,黄金周期间旅游收入1400万元。
“今后不论旅游怎么样红火,都不能搞高层建筑。”鲁进介绍。据之前公示的《靖港古镇整体规划》,在核心保护区内,每一栋房子或者每一块青石板,都以文物古迹的要求来进行保护,建设只局限在维修、整理、修复及内部更新。区内的建筑不会因旅游红火而建设高楼大厦,而是以两层为主,控制在三层之内,所有建筑以黑白灰为主色调。
在小镇上,一些传统的手工艺也在以一种倔强的姿态顽强地生存:木盆木桶、可以称到克的小秤、大都市难得一见的皮影戏、手工擀的杠子面……在这里的小街上走一圈,都能找到这些传统手艺人的踪迹。
杨建觉认为,建筑都是从地面上长出来的,自有其生命力,在靖港这样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小镇,要想做出特色,关键就在于要尊重历史,尊重传统。
乔口一座古镇的“城”生活范本
城市之所以鲜活,是因为与城市建筑紧密相连的人和他们的故事。当原住民离开了城市,也就意味着城市失去了灵魂。
如果说,靖港的城镇化更像是一种为现代人建立一个觅“古”的平台,那么,同属古镇,却走完全不一样发展路径的乔口,则为城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向:一座古镇的“城”生活范本。
尽管在城镇建筑上,乔口依循了一种简化版的江南民居特色,但是其内里,却实现了一座现代化小城的基本配置。
作为对接三地四县的经济辐射核心区,乔口先天就具备了城乡一体化关键节点的地位。一如谭小平所言,“作为卫星城市和中心镇,通过城市主要交通干道连通,实现城市功能,同时提供公共服务。”
(来源网址:http://xa.focus.cn/news/2013-07-02/3542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