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现存350座早期木构建筑 专家称抢修要有主次
新浪网友“爱塔传奇”近日连续在微博上发布有关山西早期木结构建筑失修状况的信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位本名唐大华的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从2010年起7赴山西,寻找散落在田间地头、古村败户中的木结构建筑,发现失修者有近百处之多,其中包括许多珍贵的早期木结构建筑。
对于网友反映的情况,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山西南部早期建筑维护工程专家组组长张之平表示,国家近年来对山西木构建筑的保护力度空前,国家文物局为此专门实施了“山西南部早期木结构建筑维护工程”,并将其列入“十一五”规划。同时,山西已有222处木结构建筑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到国保单位总数的近1/10。“尽管需要我们保护的仍然还有很多,但保护工作必须循序渐进,一蹴而就导致的后果更不堪设想。”
文保大省的幸福与烦恼
木结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形式,与西方建筑的砖石结构一起构成了世界两大主要建筑类型。木结构建筑成型于唐朝,元代及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被称为“早期木结构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
山西是我国的文物大省,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根据山西省文物局2011年公布的数据,全国现存早期木结构古建筑约440座,其中山西有350座,占到全国的近80%;宋辽金以前木结构古建筑全国共有160座,山西占到75%。其中山西东南古上党地区,已知宋辽金以前的古建筑80座,占到全国半数。
山西能够成为全国木建筑最集中的地区,主要得益于山西民众千百年来持续不断的维护和修缮。山西自古以来就有浓厚的地方信仰,现存的这些木结构建筑很少有佛教寺庙,而多为供奉地方神灵的小庙。在山西,类似二仙庙、九天仙女庙这样的小庙有几十种。信仰延续,小庙的香火不断,庙宇就能得到不断维护。
原山西省文物局总工程师柴泽俊认为,山西干燥的气候也利于木建筑保存,但是气候并不起决定作用。比如气候潮湿的日本保存有不少唐时期木建筑,气候同样干燥的陕西,保存下来的木建筑不及山西的零头。长期的人为维护、修缮才是山西古建筑延续千年的原因。解放以后,很多民间信仰被看作封建迷信,寺庙逐渐失去了宗教的功能,其中有很多被用作了学校或粮仓,因为有人看管,仍有不少古木结构建筑存留了下来。
据唐大华的调查,木结构建筑损毁多属于自然损坏。近20年来,由于学校、粮仓相继迁出,很多古建筑变成了纯文物,处于无人看管的境地。而古木建筑损坏的主要原因在于漏雨。“木结构建筑最怕水。淋雨之后屋顶的后檐很容易塌落,屋顶的漏洞逐渐变大之后,有的前檐也会出现漏洞。雨水对屋内大梁、柱子等的侵蚀加剧。屋顶可能整体塌落,更严重的是大梁和柱子朽断,整个建筑就毁了。”
唐大华整理的《大木殇——急需维修的早期木结构古建筑》已有21辑,共收录84座失修木构建筑。而根据他整理的《彻底消失的山西建筑》,山西沁县郭村清和观等8处建筑已经彻底消失。其中,许多珍贵文物保护状况堪忧。被柴泽俊称为“一级国宝”的长子县布村玉皇庙,前后檐都已出现漏洞;元代建筑长子县南漳佛爷庙,屋顶已基本塌落,柱子和大梁也风化雨蚀严重;元代建筑的长子县西鲍村龙王庙,屋顶、大梁及整体木架也全部倒塌,已失去保护价值。
山西早期木构建筑保护受重视
张之平认为,国家对于山西早期木建筑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
山西南部的长治、晋城、运城、临汾是我国木构古建筑最密集的地区。目前,全国保存有元以前木结构建筑的国保单位共226处311座,其中这4个地区就有105处157座,分别占全国的46.5%和50.5%。为了加强对位于这些地区的10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整体保护,国家文物局专门实施了山西南部早期建筑维护工程,并将其纳入国家文物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国家“十一五”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专项规划。该工程2005年启动,目前尚未完工。
“以前的保护项目都是地方由下而上申报,比如‘西藏三大文物维修保护工程’就是西藏自治区提出的,而山西南部早期建筑维护工程则是由国家文物局主动实施的,这也是国家文物主管部门第一次主动提出实施的项目,可见国家对于山西古建有多么重视。”张之平说。
今年2月,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在国家文物局2012年第一次局务扩大会议上再次强调要抓紧做好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并亲赴山西调研晋城玉皇庙、青莲寺等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
唐大华在考察后表示,“南部工程”中的古建筑修缮得相当不错,但覆盖范围还是太小了。“南部工程”之外,部分国保单位也失修严重。据他调查,第六批国保单位晋中市寿阳县的普光寺前后两个屋檐也出现大洞,整个庙向前倾斜,现在靠一根木棍支撑才没有倒塌。
理论上,山西的350座早期木结构建筑都可以申报为国保单位。而申报国保单位,尤其是纳入“南部工程”,无疑将加强对这些早期木构建筑的保护。不过,张之平认为,这并不现实。事实上,每次评定国保单位,山西的数量都是最多的。2006年国家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80处,山西就有152处。“入选国保单位,不仅仅要看是否是早期建筑,也要参考艺术价值、保存状况等。短时间内,山西早期建筑全部申报国保,是非常不现实的。”
保护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立即采取抢救性的保护措施,是各方的一致意见。著名文保专家谢辰生得知此事后非常焦急:“赶紧保护,抢救文物是最重要的。”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吕舟也表示赞同,“什么级别无所谓,只要学术上觉得它有价值,各级政府部门就应该将其管起来。它们都是不可再生的,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
据唐大华反映,一些失修建筑已经被初步保护了起来。他认为,能引起政府部门对于文物保护的重视,民间力量的使命已经完成。“真正的修缮必须交给专业人士。如何去修,这是各级文物部门的责任。”
“爱塔传奇把山西古建保护的进程又向前推动了,保护的紧迫性又提高了。山西的建筑太有地方特色了,每一座建筑都不一样。而且珍贵的不仅是建筑,还有建筑内的塑像、壁画等等,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但是我们的工作只能是有计划地去推进,我们希望修一处就能保护好一处,而且尽量原汁原味,留给后人,这才无愧我们这一代人做的保护工作。”南部工程的建筑数量只占山西早期建筑总量的1/3,保护之路任重道远,但张之平认为保护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柴泽俊则认为,在抢修文物的过程中,要先分清主次,把握重点。“山西古建筑这么多,明清之前的能有上万座,是不是每座都有必要保护?依我看,有些农村小庙,确实没有价值的,放弃保护也未尝不可,花了人力、物力修缮维护了却没人看管,放在那个地方也没有多大作用。但是对于有价值的,就是花多大代价也要保护起来。”